專案管理在今天已經是一門顯學,
最常見的證照莫過於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其中說明了九大知識領域搭配五大流程,
每一個知識領域與每一個流程的交互作用下,會有專案管理必須注意的項目與細節。

不可否認的,這是一個俱有相當價值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照表操課能收一定成效,但你有的SOP,大家都能有,
就像玩卡牌遊戲一般,每個人手中的資源相同,
怎麼搭配、運用、捨棄與提升,才是專案管理的難度所在。

然而更重要的是,書本能教你的東西,絕對只是基本必備的知識,
而有專案管理實務經驗的人都知道,學術領域與實務領域的差異。

第一個遇到的,是公司文化和既有流程與PMP相左,
身為一個專案經理,通常難以撼動公司的既有流程,
因為流程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巨大怪獸,改變流程等於是與公司既有員工的習慣作戰,
即使有最高階層的領導人全力支持,想要改變公司的既有流程,也是難度甚高,
更諻論企業的文化。

因此,能實踐PMP所述的九大知識領域與五大流程,基本上在新創公司才有機會,
但問題是,一個新創公司,通常不需要專案經理。
是故,將你所熟知的專案管理技巧或方法,結合公司的企業文化,
既有流程的改變若無高階主管的支持,則是以潛移默化為之。

專案管理在大陸稱為項目管理,
不管是稱做專案還是項目,感覺都是在管事,而非管人,
好像不需要在意人,只需要在意事情有沒有完成一般,
老闆可以只在乎事情有沒有完成,但身為專案經理的你不行。

最近坊間有一門學問叫「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目的在告訴你,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必須有能力看出這個問題背後所隱藏的真正問題,
而專案管理正是如此,專案管理面對的不止是工作項目,真正面對的是人心,
因為通常影響專案進度的主因,都是因為人。

工作是死的,流程是死的,程序也是死的,但人心是活的,
如果不了解你的工作夥伴,不了解你的上司,不了解你的下屬,
那麼恕我直言,我不認為專案管理能力能有多好,
特別是專案經理的武器通常只有那一張嘴,
如果連人心都掌握不了,那麼你可以說是手無寸鐵。

那麼專案經理該怎麼做?
我認為是如此。

  1. 認識與專案相關的任何人
    不是交換名片就叫做認識,而是盡可能的了解這個人的背景、能力、想法與價值觀,
    如果能連這個人的三姨媽的六嬸婆隔壁的小貓阿花剛生了六胞胎都能知道,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先是你的下屬,再來是你的工作夥伴、上司、合作夥伴,最後是所有可能的利害關係人,以同心圓的方式,由內而外的擴張。
  2. 了解你的工作項目
    這個是廢話,如果連你負責的專案或項目都不了解,就別玩了。
  3. 搭配既有流程
    當你了解你的工作項目,接著搭配公司既有的工作流程,別太容易滿足,應該儘可能的優化流程,
    若流程不甚理想,也儘可能的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工作順利進行,
    需要大刀闊斧的時候,請尋求高階的支持,別傻傻的力排眾議,畢竟沒有一間公司喜歡找一個專案經理進來執行破壞之後再重生的戲碼。
  4. 迎合公司文化
    基本上,文化這個東西,通常很難用筆墨能形容,你得親身感受。
    因為能寫得出來,或是能說得出口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沒有一個國家會說自己的國家具有很深的種族歧視,
    但當你在當地待個十天半個月,你會很清楚的知道,這個國家所謂的沒有種族歧視,是真的還是假的。
  5. 在框框之中,完成上級交代的工作
    常常有人說,「要跳出框框思考,別陷入思考的盲點」,對我來說,這是格局問題。
    跳出框框是對的,但其實也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更大的框框,
    只是你必須盡可能的擴大這個框框,不應滿足於現有框框的大小。
    舉例來說,你原本以為只有五個資源可以完成你的專案,
    但在你深入了解公司之後,可能會發現,其實有十個資源,因此你的框框就大了一倍,
    若是再擴大框框,或許你會發現公司可以進行異業結盟,跳脫只有公司本身的資源來完成你的專案。
    但無論如何,都是在框框之中完成你的工作,差別是,你應該儘可能的擴大這個框框。


最後,
有人問我,我認為什麼是專案管理?
我說:「我認為最好的專案管理,就是讓所有的人事物沒有感覺被管理,而產品、服務能如期如質如預算的達成」。

像不像神話故事?


在你覺得像神話故事之前,先來聽個故事。
有一天,小明跟小王相約在公園吃便當,他們兩個都很餓,因此各買了兩盒便當,
可是在吃完一個便當之後,彼此都發現其實已經飽了,但小明礙於錢難賺,
所以還是硬撐著,把剩下的一盒便當吃完,這時候小明告訴小王,
他現在是已經飽到連吞自己的口水都會吐的狀況,
可是小王還有一盒便當沒吃,該怎麼辦?

小王:「小明,還有一盒我吃不下,你也吃掉吧」
小明:「不要,我快吐了」
小王:「我給你1萬,把剩下的那盒便當吃了吧」
小明:「不要,這不是錢的問題」
小王:「那我給你五天補休,吃了它吧」
小明:「假再多也放不完,不要」
小王:「不然這樣,分階段,你先吃一半,晚點再吃一半」
小明:「不是什麼事情分階段都有用,不要」
小王:「你再不吃,我跟你老闆說哦」
小明:「你跟我媽說也沒用,不吃」

身為專案經理的小王,把專案管理能用的方法都用上,結果都沒效,
那麼,到底什麼情況下,小明會再吃一盒?
答案是,他想吃的時候。

專案管理就是這樣,即使用盡了方式,也達不到你想要的目的,除非他自己想做。
因此,最好的專案管理應該是深耕你的成員,
你必須要讓他理解,讓他認同,讓他發自內心的去做,讓它成為一種使命感,
讓他相信做了會成長,做了會讓公司更好,進而對他自己也更好,讓他像渴了想喝水一般的自然,沒有抗拒,沒有排斥。

也有人問我,真的到了這個境界,你的每個成員都學會自律,都學會自我管理,
與公司一同向上成長,屆時,還需要你這個專案經理嗎?

第一,如果你的存在,讓公司形成如此境界,公司真的捨得把你放給別人嗎?
第二,專案經理,是所謂的經營與管理,因為你的管理,讓你不需再多花心思在管理,那麼就朝經營的方向邁進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專案管理 PMP
    全站熱搜

    WaT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